股票在线咨询_配资168网站_炒股配资

股票资配 打造全省最大生猪产业群集!韶关生猪产业园书写猪业发展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11-21 01:36    点击次数:63

股票资配 打造全省最大生猪产业群集!韶关生猪产业园书写猪业发展新篇章

10月8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1.71亿元,占总成交额7.61%,游资资金净流入4877.27万元,占总成交额2.17%,散户资金净流入1.22亿元,占总成交额5.44%。

年关将至,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新兴村等10个行政村的村集体和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共享120万元分红,这是韶关市生猪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称“韶关生猪产业园”)“折股量化”项目实施的成果。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是韶关生猪产业园建设的初衷。两年来,一群充满激情的建设者,战严寒斗酷暑,抢时间争进度,在北江江畔留下了许多风雨兼程、昼夜施工的身影;一栋栋现代化猪舍拔地而起,一座座高科技厂房相继竣工。韶关生猪产业园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后预计新增高质量生猪产能190万以上,生猪年出栏量超过334万头,生猪现代化屠宰加工产能100万头/年,以高科技智能化标准打造猪苗、饲料、养殖、屠宰、流通、动保等全产业链。

韶关生猪产业园为全省生猪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20年6月,韶关生猪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这是全省唯一以市级政府为申报主体,项目覆盖县市区最广以及总投资最多的生猪产业园,总投资22亿元,其中省财政资金1.5亿元。”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畜牧兽医师黄苑芳介绍,韶关市委市政府相继引入海大集团、温氏股份等大型农牧企业,全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生猪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韶关生猪产业园核心项目——韶关海大集团现代生猪屠宰与冷链物流项目建成后效果图。

立足产业优势打造大湾区生猪供应中心

韶关养猪历史悠久。据韶关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科长叶庆强介绍,韶关梅花猪、乌迳猪是广东种猪的代表,被列入《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标志》。

建设高质量生猪产业园,韶关优势明显。

韶关生猪产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叶庆强介绍,近年全市生猪产能年均300万头左右,出栏数在全省前列。生猪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调往粤港澳大湾区,年调运量超200万头,是粤港澳大湾区生猪主要供应地之一。

韶关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据了解,韶关生猪规模化率达到了84%,“在生猪生产环节中,养殖设施化程度高,智能化应用先进,环保水平程度高。”黄苑芳说。

立足发展优势,韶关生猪产业园有着高定位。“产业园按照‘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从猪苗、饲料、养殖、屠宰、流通、动保产品整个链条进行布局与防控。拟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化生猪产业示范区、华南地区生猪屠宰加工与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大湾区生猪屠宰加工与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广东省产业扶贫示范区。”黄苑芳说。

据了解,韶关生猪产业园规划建设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翁源县、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等6个县区,由海大集团、海大生物饲料、浈江益豚、乳源益豚、霞兴温氏、番灵、龙凤胎集团、广汇农牧、和而友、新供销天韶、乳源新好、武江优百特等12家实施主体(海大集团为牵头实施主体)分别承担农业设施、土地流转、产业融合、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农业品牌、贷款贴息、联农带农、地方统筹等8大类共21个项目。

坚持绿色发展科技引领“四个转型升级”

近年来,韶关市大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黄苑芳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韶关生猪产业园建设以科技为引领,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以绿色生态为导向。

走进位于浈江区犁市镇黄沙村的浈江(犁市)生态高效自繁自养场项目区,引人瞩目的5层楼房,是现代化的猪舍,有4.8万头生猪在这里集中饲养。猪舍实行集中管理、分区控制,配有各种智能化科技设备,自动喂料、自动投药、自动温控、自动刮粪、远程实时监控……生猪养殖在这里快速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型,养猪变得越来越“潮”。这是韶关生猪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海大集团采用的现代化生猪养殖模式。

“海大集团在韶关生猪产业园内全部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模式及高标准的绿色环保处理模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有力保障猪群健康,依次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猪肉食品。”海大集团益豚事业部粤北市区总经理王林生介绍,通过有效运用自动化设备,可实现人均饲养母猪150-180头,人均饲养肥猪2000-2500头。

在韶关生猪产业园另一家实施主体——位于武江区龙归镇坳头村的韶关市武江区优百特养殖有限公司猪场,同样是一个立体集约、智能高效、生态循环的现代化绿色环保猪场。“我们采用国际领先的粪污处理方式,自动刮粪,把猪粪引到沉淀池。粪污通过搅拌后,抽到发酵棚里发酵,最后变成有机肥,从而达到零排放、零污染,实现废弃物种养结合循环利用。”该公司行政主管罗建荣介绍。

“这是一个全产业链园区、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园区、生态环保的绿色园区,和联农带农的服务园区。”黄苑芳说,目前,韶关生猪产业园实现了“四个转型升级”——“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到绿色”“从小型屠宰到现代化集中屠宰”“从运猪到运肉”。

黄苑芳表示,韶关生猪产业园将被打造成“布局合理、设施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生产高效、产出安全、循环利用、整洁环保”的现代化美丽牧场,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并以龙头企业带动,推动生猪高质量产业发展,以绿色环保生产方式,保持生猪产能长期稳定。

政府高位推动 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生猪产业有基础,龙头企业创新驱动,政府部门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坚实的产业发展后盾,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韶关生猪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这是记者走访韶关生猪产业园时,各实施主体企业共同的感悟。

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计划科科长刘植茂介绍,为统筹实施生猪产业园建设工作,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园长),市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副园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以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将生猪生产作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重点,并将生猪产业园的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各相关县(市、区)党委对本地的项目落地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韶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生猪稳产保供的决策部署,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前期已相继引入海大集团、温氏集团、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等大型农牧企业落地生根。2019年9月,韶关与广东恒健、海大集团、双胞胎集团签订300万头生猪屠宰产业链项目协议;2019年12月,韶关与温氏集团签订了生猪产业扶贫项目框架协议,形成了以构建种业、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套发展的现代化生猪产业体系。

此外,在政策扶持上加强保障。以工作专班为抓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同联动,不断优化金融、用地、用水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体系。其中,市农业农村局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市财政局落实涉农资金统筹政策,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落实生猪养殖用地保障政策,市生态环境局督促各地落实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指导各有关(县、区)推进工作落实。

在完善机制上,强化协同。建立市分管领导定期分析研究问题的工作机制,定期听取项目建设汇报,协调解决问题,现场办公,推进和组织产业园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了实施主体之间每周碰头,工作专班与实施主体每两周碰头一次的工作机制。成立产业园办公室,统筹组织各实施主体按照建设任务清单、资金使用方案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和运营,联结带动农民广泛参与,接受责任主体和各级有关部门监督指导。“高效的联动、反馈机制有助于解决问题,加快推进产业园建设。”刘植茂表示。

生猪屠宰流水线。

注重联农带农

建立多种利益共享机制

“产业振兴的落脚点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产业园必须达到的目标。”黄苑芳说。韶关生猪产业园实践探索了实施主体和农户之间的产业融合与链条延伸增值收益分配模式。一方面,构建股份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等利益联结方式,鼓励农民通过资金或者土地流转入股产业园,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另一方面,探索形成“六个一批”产业帮扶模式,即谋划一批产业、培育一批主体、筹措一批资金、提供一批服务、打造一批品牌、探索一批机制,培育了生猪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韶关生猪产业园省级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及收益模式深受村民欢迎。该模式以产业园为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集聚,瞄准产业园所在地原造册登记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积极探索财政专项资金注资实施主体企业实行折股量化保底收益项目,以及养殖合作、就业创业等多种形式联农带农,确保产业园核心区养殖项目所在地贫困村贫困户在出列的基础上,有稳定的分红收入和就业以及合作养殖产业收入,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统筹安排产业园项目的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5000万元的10%即1500万元,统一投入到海大集团浈江(犁市)种猪繁育基地项目,产生的收益按照总投入的8%进行保底分红,分配给产业园项目所在地的10个行政村(原贫困村)和原贫困户。分红时间从2020年开始计算,实施时间13年。”黄苑芳说。

具体来说,为调动村两委积极性,以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按照总收益的19%支付到原贫困村(行政村),即22.8万元平均分配给10个村,每年每村2.28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投入以及对村原贫困户的扶持;把总收益的81%支付到贫困户,即97.2万元按照实际贫困人口多少进行分配,既兼顾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保障了原贫困户出列后还有稳定分红收入,构建股份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原贫困户脱贫质量不断提升。

此外,要求各实施主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提供就业岗位,优选满足周边原贫困户或群众就业需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原贫困户以及产业园内的农民还可以按照公司的要求参与合作养殖,构建产业联动带动增收机制,确保产业园内的农民收入高于面上农民收入15%以上。据统计,产业园生产项目所在地共有286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84人),可实现年保底增收1200元/人以上。

【记者】程胜涛

【来源】南方农村报股票资配



Powered by 股票在线咨询_配资168网站_炒股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